1、《詩經(jīng)·邶風·擊鼓》死生契闊,與子成說。
2、執(zhí)子之手,與子偕老。
(相關(guān)資料圖)
3、 《詩經(jīng)·邶風·擊鼓》 擊鼓其鏜,踴躍用兵。
4、土國城漕,我獨南行。
5、 從孫子仲,平陳與宋。
6、不我以歸,憂心有忡。
7、 爰居爰處?爰喪其馬?于以求之?于林之下。
8、 死生契闊,與子成說。
9、執(zhí)子之手,與子偕老。
10、 于嗟闊兮,不我活兮。
11、于嗟洵兮,不我信兮。
12、 [譯文] 擊鼓聲鏜鏜(震于耳旁), (將士們)奮勇演練著刀槍。
13、 土墻和漕城修筑正忙, 惟有我隨軍遠征到南方。
14、 跟隨孫子仲(行旅奔波), 平定(作亂的)陳、宋二國, 回家的心愿得不到允可, 心中郁郁憂愁不樂, (我卻)身在何方,身處何地? 我的馬兒丟失在哪里? 到哪里(才能)將它尋覓? 到那(山間的)林泉之地。
15、 生生死死離離合合, (無論如何)我與你說過。
16、 與你的雙手交相執(zhí)握, 伴著你一起垂垂老去。
17、 可嘆如今散落天涯, 怕有生之年難回家鄉(xiāng)。
18、 可嘆如今天各一方, 令我的信約竟成了空話。
19、 [按] 長年行役于外的將兵思念家鄉(xiāng)和妻子。
20、 孫子仲:當時衛(wèi)國的元帥。
21、 平:《集傳》:“平,和也。
22、合二國之好也”。
23、有說當時陳、宋二國作亂,孫子仲平之,則“平”應為“平伏”,或不戰(zhàn)而使蕃國歸順,并不是兩個平等的國家締結(jié)和盟。
24、孫子仲當時是“天子師”的出兵,不是衛(wèi)國戰(zhàn)爭。
25、 爰居爰處,爰喪其馬:《傳》:“有不還者,有亡其馬者”。
26、《箋》:“不還,謂死也,傷也,病也。
27、今于何居乎?于何處乎?于何喪其馬乎?”爰音yuan2,即哪里。
28、 契闊:離合。
29、馬瑞辰《通釋》:“契當讀如契合之契,闊當讀如疏闊之闊。
30、……契闊與死生相對成文,猶云合離聚散耳”。
31、契即合,闊即離。
32、 成說:《通釋》:“成說即成言也。
33、……《傳》訓說為數(shù)者,蓋為預有成計,猶言有成約也。
34、”即已有約定。
35、 洵(音xun4):遠。
36、 信:即“言而有信”的信。
37、(一說古“伸”字,志不得伸,一說極,信、極連讀,猶言終古。
38、按通篇意旨,均不從) “喪其馬”與“不還”相對,馬應是比興,借指寧靜的田園生活。
39、 == “死生契闊,與子相悅;執(zhí)子之手,與子偕老。
40、”出自《詩經(jīng)·邶風·擊鼓》,原文如下: 擊鼓其鏜,踴躍用兵。
41、土國城漕,我獨南行。
42、 從孫子仲,平陳與宋。
43、不我以歸,憂心有忡。
44、 爰居爰處?爰喪其馬?于以求之?于林之下。
45、 死生契闊,與子成說。
46、執(zhí)子之手,與子偕老。
47、 于嗟闊兮,不我活兮。
48、于嗟洵兮,不我信兮。
49、 執(zhí)子之手,與子共著. 執(zhí)子之手,與子同眠. 執(zhí)子之手,與子偕老. 執(zhí)子之手,夫復何求? 這四句里只有“執(zhí)子之手,與子偕老”是詩經(jīng)里的文字(詩經(jīng)里還有“君子偕老”的詞句)。
50、 這里有一個很有趣的話題,“死生契闊,與子成說”一句,毛《傳》訓“契闊”為“勤苦”,鄭(鄭玄)《箋》則發(fā)揮其意,謂“從軍之士,與其伍約:‘死也、生也,相與處勤苦之中,我與子成相說愛之恩’(沙場上軍士之間相互勉勵約定相互救助的盟約。
51、不管遇到什么危難,我們都不要獨自跑掉而不顧對方)。
52、”錢鍾書在《管錐編》中評價說:“《箋》甚迂謬”,又指責其“穿穴密微”,并很幽默的將“死生契闊,與子成說”等句,比較《水滸傳》第八回林沖刺配滄州臨行云“生死存亡未保,娘子在家,小人身去不穩(wěn)”語,斷為“情境略近”。
53、 另外兩句的“共著”,“同眠”,都是擬“偕老”變化而來的,在網(wǎng)絡文章中廣為流傳。
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,希望看了會喜歡。
標簽:
滾動